請記得,你的感受也值得被照顧

東區德

2025年3月16日 下午 3:47

電子報

今天想和你聊聊心理健康

有些人的個性是這樣的
內心有很多地煩惱、壓力、憂傷 但總是在人前故作堅強
不想讓別人看見脆弱的一面

你的周遭可能也有這樣的朋友
又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我感覺這類人比例可能不少
而且男生佔上大多數
我自己也有點這種傾向

其實,我也太不清楚面對這類的人該怎麼做
這不是我擅長的


所以我問了perplexity 和 ChatPGT
以下是他們的建議:

以下是一些您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 以照顧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

  1. 接納自己的情緒 * 不要強迫自己應該有什麼樣的感覺或反應,每個人的悲傷過程都不同
  2.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 盡量規律作息、飲食健康,保持充足睡眠與營養均衡,有助於提升情緒和應對能力
  3. 與他人交流 * 找信任的人談談自己的感受,不要獨自承擔壓力。與親友或專業人士討論內心感受,有助於減輕痛苦
  4. 尋求專業協助 * 心理專業人員能協助您表達與處理情緒,並提供健康的因應方法
— 如何識別自殺警訊?
自殺警訊分為直接警訊(明確表達自殺念頭)和間接警訊 (行為、情緒或生活上的異常變化)有些人可能會明確表達自殺意圖而有些則會透過行為或言語隱約透露危險信號
  1. 言語上的警訊(直接暗示) 如果有人說出以下話語,請特別警覺
    🔴 「我真的不想活了。」
    🔴 「我好累,活著沒有意義。」
    🔴 「要是我消失了,大家會不會比較好?」
    🔴 「我想結束這一切。」
    🔴 「你以後不用再擔心我了。」(這可能是告別的隱喻)

    📌 關鍵:不要忽視這些話,不管聽起來多麼隨意。即使對方說是在「開玩笑」,也要認真對待
  2. 行為上的警訊(間接暗示) 
    某些行為變化可能是即將發生危機的預兆,例如:
    🟠 開始送出重要物品,像是珍藏的物件或心愛的東西
    🟠 突然整理遺囑、交代後事,或搜尋「自殺方法」
    🟠 社交疏遠,刻意與親友、同事保持距離
    🟠 極端情緒變化,突然從極度低落變得異常冷靜或開朗。(這可能是「決定了」之後的反應)
    🟠 自殘行為,如割腕、燒傷自己,或長期有傷痕卻不願解釋。
    🟠 開始大量飲酒、濫用藥物,或有危險行為(如高速駕駛、故意站在高樓邊緣)。

    📌 關鍵:這些行為的改變可能很細微,但如果你發現朋友開始表現出上述跡象,請主動關心。
  3. 情緒與心理狀態的警訊 
    🔴 持續性的絕望感、無助感,或對未來完全沒有期待。
    🔴 過去有過自殺未遂或自殘行為的紀錄。
    🔴 長期憂鬱、焦慮,或者經歷重大打擊(如失戀、親人過世、失業)。
    🔴 表達強烈的內疚或自責,例如「我是個累贅」「我什麼都做不好」。

    📌 關鍵:情緒低落不一定代表自殺風險,但如果這些情緒持續且嚴重,就要特別注意。

如果懷疑有人有自殺念頭,該怎麼做? 
✅ 1. 直接問:「你最近有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嗎?」
很多人害怕直接詢問,擔心這會「激發」對方的自殺念頭。
但事實上,這樣的提問反而能讓對方感到被理解,減少孤立感。

可以這樣說:
🔹 「你最近看起來心情不太好,我有點擔心你。你有沒有覺得活著很辛苦,甚至想過結束生命?」
🔹 「我注意到你最近變得比較少說話,也開始遠離大家。我真的很在乎你,我想知道你是不是還好?」

📌 關鍵:避免批評或否定對方的感受,例如「別想太多」「這沒什麼大不了的」,而是用開放的態度傾聽。

✅ 2. 陪伴並協助尋找專業幫助
*如果對方願意聊,請耐心聆聽,不要急著給建議重點是讓他知道「你並不孤單」。

* 協助對方尋找心理諮商、精神科醫師,或提供心理健康熱線的資訊。
* 若對方有立即的危險(例如已經準備好自殺工具),請不要讓他獨自一人,並立刻尋求專業支援(例如家人、醫生、求助熱線)。

📌 關鍵:陪伴是最強的支持,讓對方知道有人關心他,他的生命是有價值的。

總結:如果發現有人可能有自殺風險,請記住這三步驟
🔹 察覺警訊(語言、行為、情緒的變化)
🔹 勇敢詢問(直接關心,而不是假裝沒事)
🔹 提供支持(傾聽、陪伴、協助尋找專業幫助)

記住,你已經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關心朋友的心理健康。這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最後
你不需要獨自承擔這一切
萬一失去朋友後
你可能會有「如果我早點發現就好了」的想法
這是很自然的。
但請記住,一個人的自殺行為通常涉及多種複雜因素
不是單靠任何一個人就能完全阻止的
你已經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也關心身邊的人。
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力量。
請記得,你的感受也值得被照顧。
希望未來可以避免發生類似的憾事。

文章標籤

# 心理健康